Rechercher dans ce blog

Selasa, 07 November 2023

社評:港再辦國際金融峰會增強外資信心成首務- 20231107 - 社評 - 明報新聞網

說好中國香港故事

嘉賓陣容更勝去年

中美鬥爭激烈,華府為了遏制中國崛起,科技戰、金融戰一再升級,香港作為國家一部分,亦成為打擊對象。近月中美關係止跌回穩,美國反華政客又試圖興風作浪,要求華府加強制裁香港、將大批法官和檢控人員納入制裁名單,一邊向本港司法人員施壓、破壞法治,一邊打擊香港形象、欲令國際投資者卻步。特區當局面對美國政客無理施壓,當然要嚴辭駁斥,同時亦要積極向外解說宣傳,避免國際投資者只聽美國反華勢力一面之辭。昨起一連3天舉行的國際金融峰會,正是說好香港和中國故事的良機。

過去數十年,香港發展長期順風順水,內地改革開放、國際形勢緩和,令香港得以廣納四方財,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然而隨着近年國際環境劇變,香港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特區當局必須更積極進取。去年11月,金管局首辦國際金融峰會,作為香港逐步走出疫情、重返國際金融舞台的頭炮,乃是一次突破,效果也理想。雖然當時本港防疫措施尚未全面解除,但仍有約120家金融機構逾200名代表雲集,華爾街大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董事長,亦沒有因為美國政客施壓而放棄赴會。今次再辦國際金融峰會,無論規模與效果,當然要爭取更上一層樓。

今次峰會,參與的金融機構由120家增至300間,應邀來港的全球頂級金融機構董事長或行政總裁超過90人,較去年約40人的陣容更鼎盛。雖然最近美國方面又有政治雜音,質疑美國金融界領袖來港出席峰會,是向被美國制裁的李家超「示好」,但是多家華爾街大行主席或總裁,都答應繼續擔任主講嘉賓;去年因為染疫而無法親臨的黑石集團總裁等,今年也出現在講者名單之上。本港股市今年表現未如理想,受地緣政治、美國加息及內地經濟放緩等影響,外資減持港股,新股市場亦淡靜,外國機構投資者參與認購股份比例大減,社會上出現不少悲觀論調,擔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觀乎今次峰會規模及陣容,反映外資仍然相當看重香港的角色及作用。目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面臨挑戰之大,確是多年未見,惟妄自菲薄亦無必要。

近年有關香港的負面消息甚多,部分西方媒體也不斷唱淡內地發展前景。今年初內地走出疫情復常,外資一度大舉買入A股,惟內地復蘇力度未如預期,房企債務問題未解,最近滬深股通連續3個月淨流出。雖然近期連串數據反映內地經濟回穩向好,全年增長5%目標有望實現,中央又宣布增發1萬億元人民幣國債,提升地方政府應付債務的壓力,然而不排除外資仍有各種各樣疑慮,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常有西方輿論趁機渲染「中國經濟崩潰論」,很多觀點和看法皆失諸偏頗。內地和香港當局有必要多作解說和澄清,增強外資信心。國際金融峰會正是一個平台,讓香港內地財金官員及監管機構代表,跟外資大班對話交流。

近月港股流動性較疫情時期更弱,有關外資銀行撤走、投行裁減在港職位的消息,亦偶有所聞。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則稱,放眼世界,歐美銀行和資本市場流動性,也受高息環境影響而有下降,問題並非香港獨有;至於有外資機構選擇離開或削減人手,余偉文認為屬個別情况,今年也有外資機構擴大在港業務,例如有大型美資資本市場中介服務機構,在港招聘數以千計員工,整體而言仍是擴編的銀行多於縮編。以往香港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看得太理所當然,未來必須加倍努力經營,不能守株待兔。

鞏固金融中心地位

積極宣傳促進合作

國際形勢丕變,香港發展迎來陣陣逆風,乃是客觀事實,面對各種唱衰和政治操作打擊,最重要還是做好自己,但凡有助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之舉,均可多做。舉辦國際金融峰會,鼓勵外企高層多些親身來港視察了解,無疑是其中之一,當局應爭取年年主辦,建立國際口碑。另外,當局也要加緊開拓「財源」,積極向中東等地投資者招手。過去一年,行政長官和財政司長分別率團訪問中東,踏出了重要一步,當局必須加緊深化雙方合作關係。總部設於沙特的未來投資倡議研究所,下月初將在香港首次舉辦「PRIORITY」亞洲峰會,期待特區當局未來可以促成更多同類盛事在港舉行,彰顯香港的國際地位。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Adblock test (Why?)


社評:港再辦國際金融峰會增強外資信心成首務- 20231107 - 社評 - 明報新聞網
Read More

Tidak ada komentar:

Posting Komentar

專家:中國經濟兩大危機難解 習誤判連連 - 大紀元

【大紀元2024年0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易如採訪報導)中共近日發布去年經濟數據,稱「預期目標圓滿實現」「前景十分光明」,但外界紛紛質疑。專家認為,中國陷入 房地產 危機和 債務危機 ,而中共黨魁 習近平 當局無有效措施,誤判連連,導致經濟陷嚴重困境,舉債模式持續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