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hercher dans ce blog

Senin, 13 Desember 2021

解讀中央經濟會議中財辦官員稱收縮政策慎重推前財長諷經濟數據「好」 未顯三重壓力- 20211212 - 中國 - 明報新聞網

官員稱內需大 今年GDP望110萬億

在被視為經濟風向標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官方作出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判斷,央視報道更25次提及「穩」字。昨天北京舉行的2021-2022中國經濟年會上,韓文秀提到,「穩」是此次經濟會議最突出的關鍵詞,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縮效應的政策,政策發力要適當靠前」。

韓文秀又稱,內需潛力大是中國優勢所在;要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在減污降碳、新能源、新產業等領域加大投入。他還提到目前的經濟問題,包括消費和投資增長勢頭減弱,供應鏈受阻,企業生產面臨缺芯、缺電;中小企成本壓力加大,市場預期不穩等。但他強調,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多,「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韓表示,今年中國GDP有望達11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萬美元,接近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門檻。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低於1%,調查失業率保持約5%較低水平。

樓繼偉:反映負面的數據「不做」

不過根據年會影片,同場出席活動的樓繼偉指出,內地統計指標「表現都好着呢」,未能反映中央所提及的「三重壓力」;由於沒有足夠數據反映經濟負面變化,片面數據更難評估政府對「三重壓力」的判斷。相比之下,美國「正反數據都有」。

樓提到,政府宣稱在疫情下,企業和其他市場實體的數量增加,但未透露實際上有很多都因為商業困境、註銷困難而處於停滯,「我們報道有1億5000萬個市場主體,但至少4000萬個不活躍」。類似地,政府統計新增就業,「工作半年了就算增加,半年後沒工作了呢?反映負面的數據,不做」,又稱內地「哪些數據可統、不可統,都有說法」。

莊太量料來年打擊市場動作減

內地近期企業裁員消息不斷,外界預期2022年經濟增長,會由今年8%跌至4.5%至5.5%。清華大學經濟學者李稻葵早前曾指未來幾年,可能會是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後「最困難時期」。中大經濟學者莊太量向本報表示,內地今年對房地產行業的整頓,影響政府賣地收入,公務員出現減薪,經濟受打擊下亦爆發失業潮,因此官員鼓勵盡量不用具收縮效應的政策,相信來年「打擊市場、企業的動作會減少一點」,反之推動扶持政策,遏制失業率。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Adblock test (Why?)


解讀中央經濟會議中財辦官員稱收縮政策慎重推前財長諷經濟數據「好」 未顯三重壓力- 20211212 - 中國 - 明報新聞網
Read More

Tidak ada komentar:

Posting Komentar

專家:中國經濟兩大危機難解 習誤判連連 - 大紀元

【大紀元2024年0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易如採訪報導)中共近日發布去年經濟數據,稱「預期目標圓滿實現」「前景十分光明」,但外界紛紛質疑。專家認為,中國陷入 房地產 危機和 債務危機 ,而中共黨魁 習近平 當局無有效措施,誤判連連,導致經濟陷嚴重困境,舉債模式持續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