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hercher dans ce blog

Minggu, 02 Mei 2021

中美經濟世紀賽跑關鍵年(賀江兵) | 蘋果日報 - 香港蘋果日報

2021年是大瘟疫後世界經濟強勁復蘇的一年,也是美國試圖保持經濟霸主與中國正在趕超美國奪取第一的最關鍵一年,綜合分析,我覺得美國佔據關鍵優勢,而中國未來經濟持續發展有更多阻力,差距只會加大而不是減少。從一季度數據看貌似中國更好,比如GDP同比增長了18.3%、而美國第一季度GDP環比折合年率初值為6.4%。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經濟在去年一季度大面積停擺GDP萎縮6.8%;而美國停擺發生在去年二季度,超過2,200萬美國工人失業,GDP史無前例地下降了31.4%。如果考慮到對世界經濟衰退最大的影響—疫情因素,中國的一季度與美國二季度同比對比相對合理;或者說未來用上半年中美經濟增長率對比更為科學。

但從經濟增長角度看,中國經濟也完全沒有美國強,中國一季度經濟比2020年四季度環比僅僅增長了0.6%。4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比3月有所回落,拉動中國經濟在一季度強勁反彈最主要的動能是1月和2月份出口,在3、4月份明顯回落。美國拉動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是消費,在去年和今年財政部對居民和企業派錢中保持住了消費強勁勢頭。今年下半年之後,中美經濟增長品質與數量差距將會越拉越大而非相反。

中國短板多 美國優勢多

短期看中國經濟增長具有有限優勢,中長期看這些優勢會蕩然無存,劣勢會凸顯。中國短期優勢看得到並已展示過了:世界工廠架構尚存,由於疫情控制早於歐美日等一個季度,出口成了拉動中國經濟支撐。同樣疫情因素,雖然日本政府出資支撐日企從中國撤離,去年撤出並不理想,今年疫情好轉後才出現大規模搬遷。發達國家企業從中國撤離後一般都選擇東南亞和印度,由於近期印度疫情再度爆發和緬甸局勢等因素影響,再度延緩了外企從中國撤離速度。

中長期看中國經濟面臨的劣勢甚至嚴重打擊已經出現和即將到來,美國的優勢正在增強。其一,中美全面對抗,中長期存在,並嚴重影響經濟發展。美國參議院兩黨共同提出「戰略競爭法案」,將動用美國所有戰略、經濟與外交工具推動印太戰略,因應中國帶來的挑戰。包括掠奪性經濟作為、惡意影響力作戰、發展數位威權、軍事擴張、對台「野心」、及香港與新疆等。

其二,美國領導的新產業鏈重組,重建去中國化新產業鏈。美國新貿易代表戴琪和其辦公室稱,中國沒有完成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特朗普時期高關稅不僅不會降下來,或許會增加。美國與其盟友正在重建去中產業鏈,包括美日韓台晶片產業鏈;美加日澳稀土產業鏈;美日澳印醫藥產業鏈等等。

其三,歐美科技圍堵,新「巴統」或已形成,制約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正式名字是「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是1949年在美國提議下成立的,目的是協調歐美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實行戰略物資和高科技禁運。該組織隨着蘇聯解體已經解散,由於中國對歐、日、美三個月高難度操作,關係急轉直下,迅速把搖擺不定的歐洲和日本推到美國懷抱,從其一致對華為等封堵看,新的圍堵已經形成。

其四,美國的優勢中國完全不具備。中國的所謂世界工廠,準確的定位是世界加工廠而已,原材料主要靠進口,包括鋼鐵所需鐵礦石從經常被罵的澳洲進口;石油、天然氣最大進口國;糧食最大進口國;晶片最大進口國。美國在能源領域在特朗普時期已從進口國轉為出口國;最大的糧食出口國;美國是高科技和晶片最根本發展最重要國家,沒有國家和地區能卡美國經濟的脖子。

其五,美國潛力比中國大。美國可以大力發展基建,其落後基建與其地位遠不相稱,中國基建相對過剩;美國為了預防經濟過熱而將加稅,中國企業不堪重負,再加就真的會出現「我死給你看」局面;美國人口與勞動力穩定,而中國相反。

賀江兵

中國金融學者

Let's block ads! (Why?)


中美經濟世紀賽跑關鍵年(賀江兵) | 蘋果日報 - 香港蘋果日報
Read More

Tidak ada komentar:

Posting Komentar

專家:中國經濟兩大危機難解 習誤判連連 - 大紀元

【大紀元2024年0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易如採訪報導)中共近日發布去年經濟數據,稱「預期目標圓滿實現」「前景十分光明」,但外界紛紛質疑。專家認為,中國陷入 房地產 危機和 債務危機 ,而中共黨魁 習近平 當局無有效措施,誤判連連,導致經濟陷嚴重困境,舉債模式持續不下...